欢迎访问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记者调查:民办高校毕业生为何走俏

发布时间:2006-01-19阅读次数:6016

记者调查:民办高校毕业生为何走俏
日期:2006-01-08 10:15:42  作者:  来源:华南新闻网
 
在整体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大背景下,不少民办高校一次性就业率却超过95%.“师兄,今年工作难找,心里很慌,元旦都没心思过。”这是记者日前接到的一位今年7月将从中山大学毕业的师妹的诉苦电话。她的话,可能代表了现今大部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心理状态。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5年应届毕业的338万普通高校学生中,有245万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初次就业率接近73%,也就是说,有1/4的毕业生在毕业时没找到工作,当然这其中包括了少数暂时没有就业意向的学生。                 
  然而,在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不少民办高校毕业生却出奇的“走俏”,一次性就业率往往超过95%,少数甚至达到了100%.民办高校就业率何以一枝独秀?                 
面向市场需求,办学机制灵活
在与广东地区一些民办高校的接触中,记者了解到,他们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主要得益于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和面向市场的就业导向,“船小好掉头”这一点,是大部分公办院校与之不能相比的。                 
  面向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是民办院校提升就业率的“杀手锏”。一般来说,民办院校不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计划控制,所设置的都是在就业市场上非常热门的专业,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改变各专业招生人数的比例。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董事长林永平介绍,该校在招生时,仅确定每年招生的总数,而各专业之间的人数比例却没有硬性限制。一般来说,学生先按照自己填报的“名义”专业考入学院,但在报到时,各科系在报到现场“摆下擂台”,向前来报到的学生介绍自己专业的课程、就业方向、优势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理性思考再进行专业的“二次选择”。“由于每个专业都很热门,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各专业间冷热不均的现象。”                 
  另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是民校的另一“招数”。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同广州建筑集团、天马集团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利用企业资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保持了培养人才与企业产业间的“无缝连接”。一般到了入学次年结束时,院校就业部门就帮学生联系好单位,确定好岗位,第三年就针对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                 
  对此,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新民说,公办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不会把提高就业率这样的短期目标放在第一位。在专业设置上,不少基础学科的市场需求低,但关系到国家科研和学术发展的后劲。中大的定位是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民办高校显然是偏重应用的。                
求职心态务实,就业选择多样
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通常都更加务实,也大大地降低了就业难度。                 
  近日,中青世嘉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两家民间机构,对北京、上海、陕西等19个省、直辖市近6年来的民办高校毕业生进行了一项历时8个月的抽样调查,并发布了一份《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公办高校特别是名牌高校的学生基于自己就读学校的牌子,心理期望值更高,缺乏“下嫁”到“差单位”的心态。相比之下,民办高校学生自感没有明显优势,期望值相对较低,就业选择更趋务实,虽然受到就业环境和办学特色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就业领域得到较大的拓展,就业选择呈现多样化,其就业率高于公办高校。                 
  在回答“如果在你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这一问题时,67%的毕业生选择了“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这显示民办高校毕业生已具备积极的求职心态。2004年广东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公办高校毕业生月薪期望值要比单位的期望值高出1000元左右,而与此相反的是,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月薪期望值普遍低于用人单位实际给出的水平,高达95%的毕业生期望的月薪在2000元以内,其中42%的人低于1000元。                 
  对许多公办高校学生而言,国家机关和外企常常成为他们择业的首选。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多样化,其中有48.05%的人选择进入私营企业。另外,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忠诚度较高,跳槽率较低。只有36%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的还是第一份工作。                 
  记者在中山大学BBS就业版上浏览了一下,本科毕业生对于工作报酬的预期,热门专业一般在3000-4000元左右,冷门专业大多也在2500元以上,而且不少学生可接受的就业地点都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王尔新说,名校的学生期望能够找到心目中理想的职业,这一倾向还是比较明显,对此,学校的引导和市场调节很重要。                 
定向培养人才,强调实操技能
由于定位于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民办院校毕业生具有相对较强的实际操作意识。
近年来,广东工业的加快发展造就了大规模技术人才的缺口,不少民办高校瞅准时机,着眼于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第一线急需的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一般来说,其所设置的专业大多为工科类专业,并且都将实训课程作为理论教学以外的第二大部分,其师资力量中的双师型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通常都占很大比重。也就是说,民办高校把职业化的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拥有较强实操技能的毕业生,正好满足了用人单位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对来说,公办高校多以培养学生文化知识为主,此类岗位的增速往往低于高校扩招的幅度。此外,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学生,选择考研、读博或出国继续升造等非就业去向的占相当比重,很多暂缓就业的学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出于各种原因,暂时没有就业需求。基于此,王尔新说,对于失业率的统计,实际上能更准确地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他介绍说,香港、欧美的高校,大多采取的都是这种反向统计的方式。
分享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