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东南快报:福大至诚学院学生在德国国际合唱节上获第三名

发布时间:2012-09-09阅读次数:4749

    东南快报讯(记者 王慧敏 图由受访者提供)这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年轻队伍,一半以上的团员都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二届德国国际合唱节上,这支由90后大学生组成的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学生合唱团获得了“民谣、世界音乐组”类别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这次在法兰克福举行的德国国际合唱节共有世界各地600多支团队、2万多人参加演出,中国的7支合唱团首次应邀参赛,米兰平台,米兰(中国)学生合唱团是福建省唯一参赛的团队,也成为本次合唱节200多支参赛队伍中42支获奖队伍之一。

    90后的学生 80后的老师  这是一支“青春”的合唱队伍

福大至诚学院学生合唱团指挥潘超说,学生合唱团2008年成立,从最初的女声合唱团发展到现在,男声和混合合唱团都具备了。这几年,至诚合唱的足迹到过广州、香港、澳门、台湾,也曾迈出国门去过日本,这次赴德参赛不仅距离最远,也是合唱团第一次走出亚洲。
  “这次赴德参赛的合唱团算是一支非常年轻队伍,学生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潘超说,这次选拔出的39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刚上大一、大二的90后,最小的只有18岁,6名指导老师也都是学院的年轻教师,全都是80后,可以算得上这次参赛队伍中的“青春”合唱团了。
  合唱团不仅年轻,还是半专业。潘超说,合唱团男声和女声加起来有100人,选拔出的39名学生,都是由院里各个专业的学生组成,一半以上都不是音乐系的,没有基础,还有人甚至是第一次接触合唱,从应邀参赛到比赛,前后只有3个月的时间,对于这些缺乏上台表演经验的90后学生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
  “因为是各个系的学生,大家的时间都不一样,既要上课,还得挤出时间来排练。”潘超说,他记得很清楚,前后一共排练了40次,都是利用中午、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来练习,每次至少练习2小时,到了后期,更是天天挤时间排练,对每一位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潘超说,这些学生虽然年轻,有时候也调皮不懂事,不过在练习的时候都非常认真。这次演唱的其中一首歌是闽南歌,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讲闽南话,练习起来可谓难上加难,几个闽南学生就利用中间休息时间,或者特别留下来,帮他们练习发音,一句一句教,一遍一遍试。
  “这次的合唱节,虽然辛苦,可是让学生们都成长了,至少在集体观念上有很大进步。”

闽南语歌曲惠安女服饰展示福建本土特色

“我们这次参赛主要是为了展示大学生风采,展现中国的文化艺术。”潘超说,经过多次开会商讨,他们选择了三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分别是代表青春校园的《南屏晚钟》,具有东方特色的《向往西藏》,还有展示福建本地特色的闽南语歌《丢丢铜仔》。
  为了“包装”好这支青春的东方队伍,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合唱团还特别设计了带有惠安女服饰风格的改良服装,并在曲目演唱中加入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二胡和传统打击乐器,还请来了福建省歌舞剧院的国家一级编导吴玲红老师为节目进行队形、动作、串联的编排,十分用心,这让他们成功获得了“民谣、世界音乐组”第三名的好成绩。
  潘超说,这都是学生们几个月努力的结果,他们很争气,比赛当天超常发挥,比平常任何一次排练都好!
  “有外国观众特地来找我们,问我们二胡是什么乐器,打击乐为何发出他们从未听过的声音,服饰的头饰为何如此特别呢。”至诚合唱团团长助理陈晓卉笑着说。
  不过,这次德国国际合唱节,最让大家难忘的还是现场观众的热情。“比赛前一天,参赛队伍还进行了一场展演,我们表演完并谢幕了3次后,现场的观众还是持续不停地鼓掌,并一直喊‘安可、安可’(安可是“Encore”的音译,意思是要求返场,再演一次),我们只好再次返场表演。”陈晓卉回忆,他们也没想到反响这么好,现场基本上都是外国观众,虽然听不懂语言,却给了他们那么大的热情和鼓励。

□相关链接
  德国国际合唱节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每4年举办一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国际性合唱艺术盛会之一,有“音乐界奥运会”之称。

(网络编辑:朱晓洁)

http://www.dnkb.com.cn/archive/community/20120620/105821111.shtml

分享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