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五年来,米兰平台,米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坚持“四双”合一,持续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双创新”
坚持内容为王,强化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深耕教学内容,及时将时政热点引入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通过师生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多门课程按照“思想认识问题”“理论疑难问题”“现实困惑问题”三大模块进行内容的深化重组,构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专题教学内容体系。
坚持立足省情,结合专业特色。将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推广任务式、项目式教学法,引导不同专业学生发挥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各领域生动鲜活案例,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友案例素材库,生动讲好新时代“福建故事”、“至诚故事”。通过备“名课”、上“好课”、创“金课”,遴选一批示范课程,把提升思政课程质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双混合”
坚持数字赋能,发挥主体作用。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推动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所有课程中推广“三阶”学习模式:课前“静下来”,以学生为主体;课中“动起来”,师生共为主体,设计个性化,多元化的思维能力的提升路径,做到“数字教育”精准赋能;课后“走出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线辅导,在实践探索中深化理论学习,形成学习闭环。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数智时代教学改革路径,以赛促教、以教促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双融合”
坚持同向同行,专家引领团队。依托院级重大教改课题“‘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中的探索与改革实践”,与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等专业教师合作,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构建起院内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系部协同的“课程思政”研-学-教体系。同时,常态化邀请各专业领域专家进校开展沙龙百余场、开展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集备等活动,参加跨校教学集备展示活动,推进“双师同堂”、“一课多师”等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思想认同、理念认同、责任认同,打造“大思政”备课平台。
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双驱动”
研读经典,深耕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指导青马社、读书社。五年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研读学习活动来提高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素养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如,借助历史纪念日,围绕“四史”学习,组织开展多场专题讲座,提升学员理论水平;组织师生研读讨论“大家”经典之作,开展“学思践悟”主题读书分享活动,开拓师生视野;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主题观影、传统文化工艺制作、红色微视频制作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由思政课教师领读经典、青马社成员伴读,并利用校园广播等媒体在课余时间面向全院范围广泛传播,营造积极向上的书香校园气氛,助力未来马克思主义后备军培养。
学以致用,拓展教育场域。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尝试实践教学改革,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引领、项目示范、要素协同、考核配套推进,选择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培养家国情怀。五年来,大学生思政实践队结合“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红色革命道路”“百年党史”等内容赴闽南、闽西、闽东、闽北开展相关社会实践,共建实践教学基地5个,使学生从自身实地感受出发,坚定远大理想、明确前进方向;同时,组建大学生朋辈宣讲团,延伸拓展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从“我来学”转为“我来讲”。宣讲团赴平潭、永泰等地开展多场宣讲活动,参加永泰县嵩口镇首届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在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学院学子获本科组三等奖,在福建省大学生领航计划征文演讲活动中我院获得优秀奖。
引导服务,提升综合素质。2021年,全国首个退役复学大学生社会工作服务站在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挂牌成立。该社工站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优势及作用,助力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等。搭建此平台,有助于创新退役复学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推动退役复学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及实践环节,为退役复学大学生提供相应实践岗位,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学生与社区共建,走进鼓楼区南街街道、洪山镇及企业开展研学活动,为社区基层党员讲授微党课,积极将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向社会基层有效传播。
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历史观”的思维格局、“大思政”的实践视野,着力打造“全员参与、全程融入、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锻炼中积累智慧、在社会熔炉中锻造品格、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